中小学书法教学网——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评论文:以“诗”促“书” (武汉 陈曦 白洁)

[复制链接]

28

主题

34

帖子

12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2

最佳新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5: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为《语文·书法网》用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诗”促“书”
——探索儿童化、诗意化的小学书法教学例谈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  陈曦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白洁
    摘要:本文根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教育学及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以“诗”促“书”的书法教育观点,以《长横和短横》书法教学课例剖析了儿童化、诗意化的小学书法教学方式,并探索了儿童化、诗意化小学书法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儿童化   诗意化   “诗”促“书”
一、  “儿童化”“诗意化”的提出
从卢梭的《爱弥儿》到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再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无不体现儿童本位,小学书法课首先就应定为“小”,即儿童的书法教育,它不能等同于传统意义的书法技艺的传承,它必须从儿童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制定合适的目标,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如果用成人的眼光,用书法家的要求去教学,无疑就会让孩子对书法产生畏惧感和学无所获的自卑情绪,会严重影响对书法的兴趣。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门传统艺术,曾经是无数中国人的骄傲,素质教育下的书法教育,既不局限于写字仅是一种工作和学习的工具,又不强行要求追求书法艺术,而是作为中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但是由于写字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指导学生书写,如果一味地向他们讲解书写方法、结构、造型等,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书法教师必须改变思路,在书法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尽量在教法上赢得学生兴趣,使其各有所得,要达到心理的满足,从而在乐中学、在乐中用。
“诗意化”在教学领域并非是个新鲜词,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红遍大江南北,但书法教学为什么也推崇这一理念呢?它和“儿童化”又有何联系呢?
书法、诗词,两者均为中国文化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样式,因而,书法与诗词的存在和演化,大抵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存在和演化的缩影,它们既独立存在,又紧密结合,琴瑟共鸣,自古是美满的联姻。书法艺术所承携的文化意蕴,不仅受到中国文化本然特性的范导,同时也一直以诗词、文章作为其演化、表述的内驱力量。任凭书法艺术在现代化进程中千变万化,然始终脱离不开诗词——这个传统文化的精灵。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诗人都有一颗不眠的童心”。“诗意化”与“儿童化”看似遥不可及,其实他们是那样的近。浩如烟海的古诗中,有那么一朵朵浪花,没有世态的炎凉,没有心中的忧愤,没有世间的争斗,它是那样的清新活泼,它是那样的令人陶醉,它每个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和谐与美好——它就是古诗中天真烂漫的童趣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清)袁枚
  这首诗巧妙地抓住了牧童瞬间的动作变化:由“骑”到“立”,由“歌声振”到“闭口”,这就把牧童从悠然自得到屏气凝神的神态变化过程,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画面音响上有意造成反差。前两句写牧童可着嗓子唱,歌声在林中回响,后两句写歌声忽然停止,林子里一下子变得寂静,只有知了的叫声,好像在故意引诱着牧童。这就又把牧童听到蝉鸣进而想捉住它的心情表现得更加急切。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诗的前两句,用“篱落疏疏”、“花落”、“ 未成阴”描绘农村春末夏初的景色。“一径深”的 “深”,不仅表现出村舍的错落和宁静,而且为后两句提供了由远及近的视点:忽然从小道的深处跑出一群追捕蝴蝶的孩子。“急走”和“追”,让我们想象出蝴蝶翩翩起舞、忽高忽低、左躲右闪和孩子们紧追慢赶、左右扑捉的姿态。最妙的是末尾一句,蝴蝶好像也懂得捉迷藏,机灵地飞进菜花当中;蝴蝶是黄色的,菜花也是黄色的,眼前金灿灿一片,哪里还辨得出呢?“无处寻”三个字,把孩子们站在菜花中东张西望、四处寻找的焦急而又失望的神态形象地表现出来。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聪明顽皮的农村少年,他也学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拿着渔具坐在河边上钓鱼。这时有个行人从远处走来向他问路,少年没等他走近就赶紧摇手示意:我不能回答,要不鱼就得惊走了。作者捕捉生活中的一个场面,用漫画的笔触,勾勒出少年钓鱼的神态,特别对鱼儿快上钩正好行人来问路时少年那种紧张神情,描绘得更为出色。
  从这些天真烂漫的童趣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着孩子们纯真的童心,用传神的笔墨,绘出了孩子们一幕幕有趣的生活情景,他们诗中的孩子们和生活中的一样,虽然有时调皮得让人生气,但他们的幼稚单纯,活泼好奇,聪明好学,又让人觉得是那样的可爱。读这些诗,不由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愉悦,一种特别的审美享受。
    孔子曰:“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书”、“诗”并重。古往今来书法并非单一的技艺,它与诗文、音画等诸多艺术是融为一体的,很多“书者”本身就是文人雅士,很多书法作品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中国浩瀚的诗海中不乏大量的充满情趣、充满想象、切合孩子心灵的优秀诗句。鉴于此我想在国家教育部极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作为小学书法课堂的普及何尝不能将“书”与“诗”合一,让书法教育闪烁灿烂诗性的光辉,在诗意的栖居里感悟书法的魅力。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的核心体现,是一种以书写汉字为载体,以表现诗词歌赋文为对象,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为根基,以抒发情怀、演绎无穷无尽的美为导向的,东方文化所特有甚或汉文化所独有的艺术形式;是汉文化圈及所有热衷汉文化的群体一直以来,沉浸于其中,乐此不疲,回味无穷的一份文化美餐。
二、儿童化、诗意化的教学教学案例
我在执教《长横和短横》一课时,师讲述苏轼《一字诗》的故事:
“有一次,苏轼要过江访友,谁知来到渡口,却见渡船刚刚驶离。苏轼便急忙喊那船家,让他回撑几篙,把自己带上。哪知船上之人都认识苏轼,便故意为难他,说是让他应景作一首必须带有十个一的诗,苏大学士略加思索,便脱口吟出一字诗: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学生不知不觉的被我带进这个充满情趣的故事中,领略了这首“一字诗”的妙趣横生,内心涌动着对大文豪苏轼的才情无比崇敬。既消除了学生书法技艺传授的距离感和枯燥乏味。为整节课的儿童化、诗意化书法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生读《一字诗》 这一过程看似只是课前活跃气氛,增添一些人文气息与教学无关,其实通过这首诗贯穿了整节课的教学,接着由苏轼引出了颜真卿:
   “课前,我们读了苏轼的试,感受到了这位大文豪的才学,就是这样一位大诗人非常仰慕颜真卿的书法。你们想看看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吗?
出示:颜真卿画像、《多宝塔碑》(部分)、《颜勤礼碑》(部分)
孩子们在对苏轼肃然起敬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开始欣赏颜真卿的碑帖,整个导入的教学环节都在充满儿童化的情境中完成,又传承了古代的诗文,既雅又趣。
但如果只是开课用到这首“一字诗”,就容易造成后面的书法技艺传授的单调,我采用在教完“长横”后,让孩子共同完成作品《一字诗》:
“长横也就是汉字中的“一”,还记得苏轼的那首《一字诗》吗?看看这幅作品,还缺了好多“一”,拿出“米字格”,在上面写上一个“一”吧!
生写“一”,师巡视,收集优秀字,展贴,评价:看,这一个个“一”字笔笔见功力呀!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幅作品。
孩子们兴趣盎然,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努力写好“一”字,并争相上黑板上将自己最得意的字贴进苏轼的这首诗中,能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和这首奇诗融为一体,能把自己和“苏大才子”联系在一起,穿越古今,无比向往与自豪,全然不觉写“一”的无趣。
在学完长横与短横后,我有巧妙地引出了《一去二三里》这首诗,并通过书写这首诗作再一次将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习兴趣的培养比灌输高深的学问更重要。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勤奋的动力。书法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兴趣培养的过程。我认为激趣法教学是小学书法教学之本。这节课我并没有对一个刚刚学习软笔的三年级的学生设置很高的要求,始终本着学生的实际出发,“兴趣为先”,没有过多的挑剔,作为老师我除了示范讲解,更多的是在唤起孩子们学习书法的热情,给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40分钟的课堂孩子们丝毫未感到疲倦,直到最后孩子们都在互相学习欣赏的愉悦的氛围中意犹未竟。  
另外,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书法课堂,我给予孩子的也绝不是浅层的愉悦,脱离典雅的“低级趣味”。我将孩子们带入一个充满着诗意又不乏儿童情趣的氛围中。诗人最可贵的就是拥有一颗不眠的童心,我将《一字诗》和《一去二三里》作为孩子学习横画的一个“练兵场”,学生潜移默化感受到了诗人的才情,书法的魅力,增添了无穷的学习书法的动力。
三、探索儿童化、诗意化的教学策略
1.将古诗词融入书法教学
    古诗词一向深得书法家的喜爱,甚至很多书法家都书写过不少诗词作品,成为学生学习书法很好的范本,如果老师能结合学生实际选取经典的诗词书法作品替代课文的印刷体,无形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位,能让学生在领略书法意蕴的同时也能感受诗歌意境的美。其实书法和诗词作为艺术本身都存在着共同点,孩子经常在这样的熏陶下会增添不少的审美情趣。适当让孩子们临摹或创作诗词书法作品, “书”“诗”结合,相得益彰。
2.书法教学中显现诗文
    老师在教授基本汉字书写的时候,可以挖掘资源,引进名师佳作和文人墨客背后的奇闻轶事,让单个的字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反复的练习变得有情有趣。
3.整合资源,开展立体的诗书实践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实现小学书法与古诗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优化。如:开展文化节活动,将古诗吟诵与现场书法相结合、办诗词书画展、诗词手抄报比赛……引导学生通过书法艺术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我想书法教学之所以难以推进,除了教师专业的书法技能较弱和学校的重视不够外,关键是没有从儿童本位出发,没有寻找到如何营造宽松、有趣、而又不失高雅的情境, 书法和诗文的结合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雷石、张凤民.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2]方檀香,认真写好汉字 提升文化素养——访华中师范大学雷实教授[J]. 基础教育课程,2013,(6):9-13.
[3] 王蒙:关于对传统文化背景下当前书法的思考[N]. 西部,2013.4.
[4]卢梭. 爱弥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俞平伯. 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1白洁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语文学科负责人   
邮箱:1611659628@qq.com  通讯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邮编:430056
2陈曦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  语文教研组长   通讯地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  430056 (邮编)
      (注:该文于2016年5月获武汉市书法教育论文一等奖,但未发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中小学书法教学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书法素质教育培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小学书法教学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5 00:30 , Processed in 0.20372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