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学网——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评论文:如何读帖?(安徽 杨卫列)

[复制链接]

28

主题

34

帖子

12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2

最佳新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15: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为《语文·书法网》用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如何读帖
杨卫列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的陆续发布,书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在考试中所起的显性与隐形增分作用也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为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纷纷开设书法课程,让书法走进了课堂。不过,由于书法师资的严重紧缺,很多学校又不得不让其他老师兼职。由于很多兼职老师对书法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他们很难对学生的临习予以较为专业的指导。因此,很多学生虽然练了多年的字,却居然不知道读帖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读帖。由于缺乏读帖的具体指导,他们的所谓练字,事实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原有的书写习惯书写字帖上的字而已。如此练字,效果岂能不大打折扣?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练字效率,本文拟就如何读帖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期对他们有所补益。
一、读笔画
(1)读笔画的起、行、收。从用笔的过程来说,每个笔画的书写都包含起、行、收三个部分;读用笔,就要仔细地分析研究每个笔画是如何起、行、收的。具体而言,起笔的方法主要有顺与逆、露与藏,行笔的方法主要有疾与涩、折与转,收笔的方法主要有顺与回、出与藏。比如,同样是横画,长横多逆锋起笔,而左尖横却顺锋起笔;长横多回锋收笔,而右尖横却顺锋收笔;长横中部运笔稍快,而短横运笔的快慢却很不明显。又比如,垂露竖只能回锋收笔,悬针竖只能出锋收笔。撇画起笔多逆锋,而兰叶撇却偏偏顺锋起笔。再有,欧体折画多用折法,而赵体折画却多用转法;楷书折画多用折法,而行书折画却多用转法。如此等等,都需要我们在读帖时细细辨析。
2)读笔画的外部形态。笔画的外部形态主要包括笔画的粗细、方圆、曲直、长短等。比如,篆书多弧线,隶书长横多蚕头燕尾;并横、并竖、并撇、并捺等要长短不一;又比如,欧体不同的笔画粗细并不明显,但颜体却明显的横细竖粗,撇细捺粗;欧体起笔多方,颜体起笔多圆;欧体竖画多直,颜体竖画多曲;欧体折处多棱角分明,颜体折处多圆润浑厚;再比如,王宠楷书常常撇短捺长,而魏楷却常常是撇长捺短;等等。可以说,只有对这些笔画的外部特征作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才能使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此书家与彼书家的不同,更易直观的把握此书体与彼书体之间的区别。
3)读笔画的运行角度。不同的书家、不同的书体、不同类型的笔画有不同的运行角度,这个自不待言。同一书体、同一类型的笔画,即便由同一书家书写,其运行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楷体,同是横画,长横的运行角度较小,斜横的运行角度较大;同是撇画,短撇、平撇的运行角度较小,长撇、竖撇运行的角度较大;同是捺画,平捺的运行角度较小,斜捺的运行角度较大;同是竖画,垂露竖与悬针竖需垂直运行,斜竖则必然与水平线构成不同的锐角或钝角。至于说到同一笔画,不仅不同的书家、不同的书体,其运行角度有所不同(比如,同是长横,钟体的运行角度很小,而赵体的运行角度则较大;楷体的运行角度稍大,篆隶则几乎是水平运行),就是同一书家、同一书体,其运行角度往往也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譬如,并非所有的颜体长横,其运行的角度始终毫厘不爽。
4)读笔画的轻重提按。书法的轻重提按十分丰富,读帖时不可不细察。就书体而言,篆书笔画的轻重提按最不明显,隶楷行的轻重提按有所加强,而今草的轻重提按则最为强烈。就书家而言,颜体、赵佶瘦金体的笔画轻重提按显著,而欧柳则次之。就不同类型的笔画而言,撇捺的轻重提按十分明显,而点横竖则次之。就同一类型的笔画而言,比如楷书横画,长横的轻重提按常常比较明显,而短横则不甚分明。就同一笔画而言,轻重提按也会因书体、因人而异。比如长横,褚遂良起笔轻按,然后渐行渐提,至收笔处重按;而米芾则反其道而行之,起笔即重按,然后渐行渐提,至收笔处轻按。
5)读笔画间的关系。读笔画间的关系主要读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此笔画与彼笔画是相交还是相接?如果相交或相接,其角度大约是多少?二是此笔画与彼笔画是否相离?若相离,彼此间的间距大约有多大?是否大体平行?三是此笔画与彼笔画是否相互分割?若相互分割,那被分割部分的长短关系究竟如何?四是此笔画与彼笔画是否有穿插和避让关系?如有,又是如何穿插和避让的?如此等等。
二、读结构
1)读结构的整体外形。汉字结构的整体外形可谓丰富多彩。比如,“工”为等腰梯形,“人”为等腰三角形,“令”为菱形,“日”为长方形,“国”近乎方形,“田”为倒等腰梯形,“山”为五边形。诸如此类,不一一举例。读帖时如果能好好观察一下汉字的外形特征,那么就更容易把汉字写像,写好。
2)读内部结构的比例关系。汉字的内部结构的比例关系主要是针对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以及上中下结构的汉字来说的。就左右结构而言,我们要认真观察其左右各部的宽度比是多少,是左边约占三分之一,还是右边约占三分之一,抑或是左右基本相等呢?就上下结构而言,我们同样要认真观察其上下各部的高度比是多少,是一比一,还是一比二,抑或是二比一?至于左中右结构和上中下结构,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也要作如此详察。
3)读内部结构的错落关系。汉字内部结构的错落关系主要是针对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而言的。以左右结构的汉字为例,读帖时需仔细观察:其左右各部的错落关系是怎样的?是左右齐平、上齐下不齐、下齐上不齐,还是左右参差、左或右居中?各种错落关系的出现都有什么规律?例如,“阝”居右时,一般其左右结构呈上下参差状,但若其左边的结构单位很小(如“邓”字)时,左右结构则呈上齐下不齐状。
(4)读内部结构的宽窄关系。这儿所说的内部结构的宽窄关系主要是针对上下结构和上中下结构的汉字而言的。以上下结构的汉字来说,读帖时需仔细观察:上下各部的宽窄关系是怎样的?是上部占位宽,还是下部占位宽,还是上下占位基本等宽?各种占位关系的出现都有什么规律?例如,当上下结构汉字的上部为“冖”“宀”“穴”等字头时,如果下部没有长横、长撇、撇捺搭配以及撇与竖弯钩的搭配时,上部字头的宽度就是该字的宽度;反之,则不然。
(5)读内部结构的远近关系。这主要是针对包围结构好半包围结构而言的。对于包围结构的汉字来说,被包的部分与其外框的上下左右距离要适度,切不可填的过满。比如,“国”“因”等字的书写。半包围结构的汉字,被包的部分与其外框的距离远近同样要要适度;过远则散,过近则挤。比如,“凼”的“水”就应该居中稍偏上,“句”的“口”应居中稍偏左,“厅”的“丁”要居中稍偏右,等等。
(5)读汉字结构的布白规律。通常,结构汉字时做到布白均匀是书写的基本要求。但如何做到布白均匀,则需要我们认真读帖,探求其中的规律。通常而言,要做使汉字结构布白均匀,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学会等距均分。比如,“日”字中部的横画应平均分割左边的竖画,其三横也应近乎平行。二是要做到穿插避让。比如“林”字左边“木”字的横画就不能肆意向右伸展,以便腾出空间给右部的“木”字;而右边的“木”字的撇画则必须穿插到左边“木”字的右下方,这样,整个“林”字才会结构紧密,而不致于松散。
三、读章法
1)读整幅作品的外在形式。整幅作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样的?扇面?斗方?条幅?横幅?中堂?册页?长卷?手札?还是其他?
2)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字与字、行与行是如何行气贯通的?字与字、行与行是如何彼此呼应的?字与字、行与行是如何设险,又是如何化险的?字与字之间,哪些是笔断意连,哪些是笔连意连?书写着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整幅作品是有行有列,还是有行无列,抑或是无行无列?
3)读作品的布局。这主要包括:一、作品是如何留白的?作品如何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的?作品是如何处理落款与正文的关系的?
四、读墨法
一般而言,不要说经典的篆楷隶作品中很少体现出墨法,就是经典的行草作品,其墨法体现也并不充分;但墨法在经典作品中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的。比如王铎、王文治、董其昌和刘镛等人的书法就有鲜明个性的墨法。读墨法就是看作品如何用墨的。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一、就整体而言,作品使用的是浓墨,还是淡墨,抑或是浓淡相间?二、作品中墨色应用是否丰富?三、作品的墨色过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设计出来的?
最后想说的是,以上所言只是管中窥豹,难免挂一漏万。但只要大家循此思路,举一反三,仔细观察和分析,应该会有所收益。
杨卫列
工作单位:安徽省界首中学;邮政编码:236500
通讯地址:安徽省界首中学院内家属区54户;邮政编码:236500
安徽枞阳人,现居界首。省书协会员。安徽省界首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书法导报》特约记者。书法入展安徽省九届新人展、2007书法导报年展、新世纪首届安徽省书法大展、首届敦煌国际艺术节小品展等。硬笔书法及论文在书法报·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中均获二等奖等。书法、短评、论文等500余篇(幅)发表于《写字》《书法》《书法报》《书与画》《美术报》《书法导报》《书画艺术》《江西日报》《教育文汇》《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中国教师报》《安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青少年书法报》《绿天硬笔书艺》《中国钢笔书法》《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中国硬笔书法》《语文报·书法版》《书法报·硬笔书法》《书法版·书画天地》《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等专业报刊。《教育文汇》《中国钢笔书法》《书法报·硬笔书法》曾分别对其作专版介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中小学书法教学网——专注于中小学语文书法素质教育培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中小学书法教学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4-5-4 23:05 , Processed in 0.09239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