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为《语文·书法网》用户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读书四病 蔡智敏 别人是怎样读书的,或者在读书中有什么方法,我并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探究过。只是因为自己也勉强算半个读书人,有时免不了要回想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竟发现毛病甚多。 毛病之一:贪多。按说,自己也并没有要做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的野心,那又为什么见了书就生出一种贪读的意念呢?大概和小时候的经历有点儿关系。小时候就很爱看书,家穷,父亲只顾得上买高粱面,顾不了买书,于是便得了一种读书饥渴病,见了书,不管有用没用,能懂不能懂,先拿来瞎读一遍。记得上小学时,偶然从奶奶的房子里翻出一本《山西省验方秘方汇编》,如获至宝,大读数日,以致时至今日,仍记得“肥猪肉可以治疯狗咬伤”“鸡蛋醮蒜泥连吃七个可以治疗里急后重”之类的秘方,这算是我家唯一的藏书对我的教导吧。因为这种从小的饥渴病,便养成了饥不择书的毛病。这大概也是读书贪多的毛病的总根源吧。静心想来,人生有涯,书海无边,书是读不完的,一味贪多,并非良策。多则易杂,杂而不能融会贯通,就容易犯另一个毛病,那就是: 毛病之二:浮泛。正因为贪多的缘故,一会儿读哲学,一会儿读文学,一会儿又是历史、文化等等,哪些书也没有深入进去,因而就只是浮光掠影,介于知与不知之间。好多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学有专长,先精通某个方面之后,再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当其时,则思想、学问恰似汪洋大海,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我辈自然不敢有此奢望,但克服浮泛的毛病,选择一个方面多读一些,读精一些,使自己的知识深入一些,思想能有所本,则是应该追求的。 毛病之三:同化。读书而不反省,是很容易被书中的思想所同化的。小时候因为无知,总以为凡是书上写的,就都是对的。特别是对一些大人物的书,还没有展读,先就心生敬畏了。一读之后,当然是对书中的所有思想举手投降。现在眼界渐宽,知道一些事情了,才明白了书上写的并不一定是真理。甚至有不少书,是专门为宣传谎言而炮制出来的。因而读书时也就多了一点儿警惕性。起码知道读书时我们常常是在海滩上行走,虽然发现一些贝壳不难,发现几粒珍珠却是很难的。尽管已有了这种警惕和认识,有时候,还是免不了要受一本书的错误观念的影响,那观念在脑子里徘徊很久,简直就要变成自己的既定思想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危险的现象。冷静地想想,读书,是必须有一种批判意识的。有了批判意识,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一个人今天读一本这样的书,就被书中的思想所同化,明天读一本那样的书,又被那本书的思想所同化,经常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始终不能使自己的思想站立起来,那么,读书,岂不成了一种徒费时日的精神劳作? 毛病之四:无目标。我有时也确实为了做某事或研究某个问题而读一些书,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是漫无目标地读。当然,我并不一般地反对漫无目标的读书,因为有不少人,是把读书作为工作之余的一种消谴,是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进行精神享受的,除此之外,别无所求,那么,这应该说是一种最自然最接近书籍本意的方法了。但是,这是一种不问收获的方法,因为其收获就是过程本身,像我们这种以文字工作谋生的人,或者正处在求学阶段的人,读书,除了精神享受之外,总还希望在知识上、思想上能有所收获,那就得有个目标。我自己读书不算多,毕竟也还是经常在读,但自觉收获甚微。原因何在?除在前面所述三个毛病之外,无目标,很散漫,恐怕是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再想下去,恐怕还能想出“毛病之五、毛病之六”来,因为我自己明白,我这个人虽然可以明白无误地放在“好人”一类里,但还算不上一个很好的读书人。因为要做一个好读书人,就不仅要读,而且要会读,要能从浩如烟海的书籍里读出真知识和大学问来,不仅如此,还要有读书人的气节品行。所有这一切,绝非一日之功,也非天资平庸者所可得。但有一点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学为好人”,“学为好读书人”。我写《读书四病》以自省,目的正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