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学网——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网站

标题: 启老的另一面 [打印本页]

作者: 杨卫列    时间: 2017-3-1 08:29
标题: 启老的另一面
本帖最后由 杨卫列 于 2017-3-1 08:31 编辑

启老的另一面

杨卫列

1978年,启功老66岁。是年,经历过文革风雨和妻子新丧的启老为自己撰写了篇《墓志铭》。《铭》曰: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并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由此,世人皆知启老幽默诙谐,谦逊达观。
不过,最近阅读启老的《启功给你谈书法》一书,我分明感受到了启老在幽默诙谐、谦逊达观之外的另一面。
其一便是自信,而不迷信。
熟悉书坛的人士恐怕都知道,长期以来,书法界盛行这样一种观点,迷信这样一种观点,即高的、古的就雅,近的、低的就俗。由于这种观点在书坛很强势,虽或有人心有腹诽,却也不敢明言,唯恐被他人耻笑了去。但启老则不然,其直言不讳地说:“这个观念如不破除,你永远也写不好字。”其言掷地有声,不容商量,不容怀疑。其不迷信的背后其实是对自身观点的极其自信,甚至是自负。
又比如,清代包世臣有个著名的观点,就是用笔要“中划坚实”。所谓“中划坚实”,就是笔画走到中间那一段,都是坚硬而实在的。对包氏的这一观点,好多书法家非但不加质疑,反而生吞活剥的全盘继承,并且将其视为用笔的秘技和作为用笔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而启老则不这样认为,他说:“没有人这样用笔。凡是写字,下笔重一点,收笔重一点,中间走得总要快一点,总要轻一点,比两头要轻得多,两头比中间重一些。”启老还说:“这样子要求写字,就完全跟说梦话一个样。”启老的自信,不迷信,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便是严厉,甚至是声色俱厉。
书法家界总有一些人言之谆谆的告诫初学者,学书法先要理清书家间的师承关系和书家所生活时代的先后关系。比如,欧阳询生在初唐,褚遂良晚一些,颜真卿和柳公权更晚一些。那么,你应该先学欧,再学褚,再学颜,再学柳。又比如,颜字出于欧,柳字出于颜。因此,你应先学欧,再学颜,再学柳。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这些说法,启老直斥:“这种理论我觉得都是胡说八道。”
说实在的,一开始看到“胡说八道”这个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因为在我眼里,启老就像个弥勒佛,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待人温和,待人以宽。就算不赞成对方的观点,也不致于如此声色俱厉,直斥他人观点是“胡说八道”吧!但白纸黑字,赫然在目,不由我不信。后来我一想,启老的这种反应也不算奇怪。因为,启老是老者,老者多纯粹,率真;启老更是学者,学者多真理至上。因此,启老直斥那些他认为误人子弟的所谓理论为“胡说八道”,不仅是其极度不满之下的一种直接反应,更是其对学术纯洁、学术至上精神的一种有力维护。

作者: 语文报梁地    时间: 2017-3-1 09:01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并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这诙谐中有严肃的回忆
作者: 听雨轩主    时间: 2017-3-9 09:08
向启老学习!!!




欢迎光临 中小学书法教学网——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学联盟”网站 (http://lzxywsf.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