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寅 发表于 2017-2-19 21:28:07

取法自然 大雅容物——吕青林书艺初探

取法自然大雅容物
——吕青林书艺初探
http://lvqinglin.zxart.cn/personImage/20150303161903.JPG
艺兴/文
某历史学家评价晋商有一句话:老实人做大生意,聪明人做小生意。晋商以义制利,诚信开拓,是大实在,自然做成大生意。这话套在书法家吕青林身上也很合适——吕青林在书法圈里出了名的实诚,他不随波逐流,不自作聪明,不自我伟大,时刻保持着本真而清醒的自我。他老老实实临帖,老老实实读书,卖字赠字总是挑自己最好的作品,老怕人家吃了亏。他懂得字一出手,其流通与传播的生命力全靠作品本身,艺术上站不住脚,作品注定走不远传不长。他的恩师林鹏先生非常欣赏他的塌实与自省,勉励他保存本真,做思考型、学者型书家。
吕青林是从藏山附近的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那个村子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古朴。20多年了,早已脱胎换骨成了城市人的吕青林,每年总要挤些时间回去住上一阵子。住在村里,他会获得一种超乎寻常的宁谧和安静,他的整个身心都是欢快的。这种返朴归真的沉静与旷达,唯吕青林独享,我们多数人没有享这份福气的决心。结识青林,看青林的字,我常想,他的字与他的这种田园情结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
书法是最抽象最具哲学意味的传统文化,书家要在黑白线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对宇宙苍生的态度,首先对传统书法要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要具备扎实的功底。许多年轻书法家因为素养的贫瘠,直接导致了具体创作中的底气不足,作品流于圆弱浮滑,满纸虚气躁态,吕青林显然不是这样,他用功之勤往往不遗余力,临池之痴何止废纸三千!更可贵的是,吕青林特别注重借鉴吸收,他读万卷书,眼光穿越时空直逼古人,博阅精收;他行万里路,向造化取势借力,左右逢源:一片片树叶飘落,他能联想到书法中字与字摆动的姿态,古树迎风,他能联想到书法线条的苍劲凝练……像华佗习练五禽,如陶潜采菊东篱,心归山林,吐纳自然之灵气,吮吸日月之精华,勇猛精进当是自然之事。
吕青林喜作草书,草书最要紧的是势。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得势便,则已操胜算。”势是抽象的审美感,它产生于具体的形。既然取法自然走对了路,经营草书应有的跳荡变化和整体和谐,便成为吕青林近年来的努力方向。观吕青林近作,他做到了这一点。他结字取势,均以自然之态为参照,进而构建、盘活字的力度和情趣,纵敛有度,开合有致,寓匠心于不经意之中,营造出端凝古秀、淡然天成、劲气内敛、敦厚险奇的意趣。一些作品乍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细细推敲也是上下参差,左右错落,大小相间以险取胜,又在整体章法和气势上复归平和淡雅,散发出一种乱石铺街、浑然一体的高古气格和自然生趣。这于他所追求的那种满纸云烟、一片狼籍的野性之美,距离不远矣。
除了勤奋与开悟,善于思考是吕青林区别于一般书家的特质。主要体现在用墨上。笔墨对于中国书法而言意味着一切,墨分五色在吕青林的笔下体现得尤其充分:他创作用墨,总要提前一天调好,弃普通自来水而用矿泉水,泉水和墨经过一夜的溶解,刚柔相济,发之笔端会使线条更富质感,毫无火气。他的洗笔水也不倒掉,按照浓度不同分别置于调色盘,用时蘸蘸点点,深深浅浅,如蜻蜓试水,使字与字之间甚至一个字中不同的笔画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墨色变化,焦枯润燥,笔墨语言极为丰富。
这就是吕青林,一个不停探索、内秀精进的大男孩,一个不欺笔墨、不负青春的艺术青年,一个拥有大智慧、潜力无限的书法家。作为职业书家,吕青林还带着几百名学生。试想,一个做学问的实诚书法家教书法,孩子们肯定不会受制,不会给耽误,所以他有那么多学生不断在全国拿奖,个个愉快进步,这便不奇怪了。

太原小寅 发表于 2017-2-19 21:29:27


吕青林书法作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取法自然 大雅容物——吕青林书艺初探